Article| Image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Directory Of Year 1994, Issue 12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199412 » 古城青州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古城青州

Year:1994 Issue:12

Column: 历史与旅游

Author: 邓树林

Release Date:1994-12-01

Page: 52-55

Full Text:  


青州博物馆外景。
刘臣摄

青州博物馆外景。 刘臣摄

现代城市,新的水泥路和沥青路每天都在延伸,犹如水泥森林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仅有的一点点古貌一天天消失在这些坚硬的建筑群中。而古城青州是少有的例外,在装点自己的时候,它仍然着意保持着自己的古城风貌。

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上,市区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在中国近600座城市中只是一座小城市。市虽小,但历史悠久。4000年前,中国的区域被划分为九州。九分天下,青州乃其一。自4世纪东晋在此设立治所始,此后1600年,州、府、郡、道、路均选此为治所。

由于历代战乱不断,到本世纪50年代初,好端端的古城,已是满目疮痍。要保持古城风貌,青州人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云门山、玲珑山、驼山、范公亭公园、偶园、真教寺、万年桥、明衡王府石牌坊等名园古建重现异彩。

在保护古建古迹的同时,青州人有计划地新建了一些体现民族风格的古建街区、庭院。青州的主要干道范公亭西路就是体现这一意图的典范作品—条石铺就的马路由绿化带隔开,如果您乘坐一辆两轮的老式马车在这条马路上驱驰而过,真有一种回到遥远古代的感觉。

范公亭西路两旁的建筑物,既有现代化的楼房,又有体现传统建筑风格的亭、台、楼、榭。就是亭子,也各不雷同,有圆形的,有八角的。有的建筑物之间用走廊相连接,既可避风雨,又有浑然一体之美。屋顶的造形,亦多彩多姿。尤其是那些体现民族风格的琉璃瓦大屋顶,庄重、厚实、华贵。

青州人在建设自己的城市时,非常注重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点"就是把一些代表性的建筑物建成民族式样,而"面",则是在名胜古迹较集中的区域以民族式样的青砖、青瓦、坡形屋顶的建筑为主,在道路上铺设石板作为路面。


云门山石壁上的巨大

云门山石壁上的巨大"寿"字、高7.5米,宽3.7米 望寿阁


范仲淹塑像

范仲淹塑像


范公亭公园里的唐代楸树

范公亭公园里的唐代楸树


衡王府石坊
本组照片均为刘臣摄

衡王府石坊 本组照片均为刘臣摄

青州令人赏心悦目,不仅仅因为透着文化氛围,而且还因为它是一座"青城"。多年来,这里的人们年年栽树,岁岁种花,且特别注意植物品种的搭配,做到乔木灌木结合,立体相间,错落有致;藤爬墙、树成荫、草成片;一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如今的青州,人均拥有绿地6.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已达到25%。

古城青州,有着众多的名山秀水。市南云门山,山不高,但名气不小,历来受佛、道两教所青睐。山之阳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千百年来,善男信女在山上留下了许多的摩崖石刻,而最著名者,要算山阴的"寿"字石刻了。"寿"字石刻出自470年前周全之手。书体流畅,虽斧凿而成,但不留痕迹,乃书法珍品。整字高7.5米,宽3. 7米,仅寿字下方的"寸"字,就高2.22米,故当地有戏语曰:"人无寸高。"中国人常用"寿比南山"来祝福人长寿,云门山大"寿"字,年年吸引众多游客前去参拜。

与云门山遥遥相望的驼山,因"山形似驼"而得名。驼山为佛教圣地,其石窟内有石雕佛像638尊,最高者达7米。最著名的是第三窟的阿弥陀佛像。此像面部丰满慈祥,上身丰腴,双腿盘坐,眼微闭,右手上举,5指并拢,左手下垂抚膝。细观佛像,似有所思有所虑。整座佛像刀法平直,线条流畅,比例匀称,真乃石刻艺术的杰作。

魏碑在中国书法艺术长河中自成一体,但流传下来的真迹很少。驼山南的玲珑山上,有1400年前大书法家郑道昭的"魏碑"石刻真迹,被书家推崇为"隶楷之极"。郑的真迹全文为:"中岳先生荧阳郑道昭游槃之山谷也,此白驹谷。"

青州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历史上有不少名官重臣、文人骚客在此供职或生活过,留下不少胜迹供后人凭吊。市内范公亭公园就是为纪念曾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的北宋名相范仲淹(989—1052年)而建。他曾任青州府知州。在任上,他抱病视事,体恤民情,为民排忧解难,深得民爱。

范公亭之侧有李清照纪念祠。李氏系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作风格清丽,委婉含蓄缠绵。词人在青州客居14年,写下了众多不朽名篇佳作。纪念祠一组建筑群,曰顺河楼。因它顺河而建,高踞石台之上,远望似楼而得其名。


范公亭
刘臣摄

范公亭 刘臣摄

中国古代科举取士的最高等级为"殿试",殿试第一名为"状元"。然而考状元的试卷是什么样的呢?人们难以窥见。明代状元赵秉忠殿试卷在青州被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赵氏系青州人,1598年中状元时,年仅25岁,官至礼部尚书。迄今为止,明代的殿试卷只发现了这一孤本真迹。状元卷19折页,正文2460个汉字,小楷毛笔书写。首页左上角有朱批"第一甲第一名"。试卷上盖有各种印记。除试卷正文外,附有赵氏及以上3代简历。状元卷系赵氏13世孙赵焕彬于1983年献出。

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这份殿试卷的纸张、绫子、文字、图章等均系原物,已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