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Directory Of Year 1994, Issue 12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199412 » 周口花轿闹京城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周口花轿闹京城

Year:1994 Issue:12

Column: 文化艺术

Author: 宗献

Release Date:1994-12-01

Page: 27,28

Full Text:  

时下的北京人,突然对消失多年的民间花轿发生了兴趣。不少坐过花轿的人说:"花钱坐花轿买乐和,值得!"

在北京的圆明园、大观园、八达岭长城等旅游景点,以及市区的一些公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游客们排成长队乘坐花轿,观看者则往往里三层外三层地长时间围观,不愿离去。抬花轿的可不是一般的轿夫,他们边抬边进行民俗表演,称他们为艺人最合适不过。这些艺人是来自黄河以南的河南省周口地区的土生土长的农民。

轿子,是旧时的一种交通工具,方形,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外面套着帷子。两边各有一根杆子,由人抬着走,有二人抬的,四人抬的,八人抬的,也有骡马驮着走的。最初,轿子作为一种过山的交通工具,后经演变也用作平地的交通工具。轿子的种类很多,坐法也很讲究。大姑娘出嫁坐的轿子,漆成红色,装饰华美,民间称花轿。而再婚者,就不能坐大红轿子了,只能坐黑色的轿子。做官的出巡,也多坐轿,官越大,轿子越豪华,抬的人也越多。最多的达八人抬,俗称八抬大轿。


民间艺人在北京的公园里进行花轿表演。
姚爱芸摄

民间艺人在北京的公园里进行花轿表演。 姚爱芸摄

轿子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在新中国诞生后的50年代还流行,但随着自行车、汽车的普及,就慢慢地销声匿迹了,不过轿子的变种"滑竿",至今仍在中国西南地区流行。这种叫"滑竿"的交通工具,多用竹片或绳索绷在两根长竹竿中间,上面铺有被褥,形似轿子而无顶,由两人抬着走,尤其适合于翻山越岭,在风景旅游区常用作运输工具。

探究起来,周口地区的花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那象征高雅、华贵、吉祥的花轿,是中原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西汉时期(前206—公元23年),当地民间已形成择吉日良辰请花轿迎娶新娘的礼仪。家境富裕的农户在儿子结婚时,请两顶花轿和鼓乐队隆重地迎娶新娘。婚礼那天,新郎官备厚礼、率花轿和鼓乐队去接新娘,先拜见女方长辈亲属,然后请新娘上前一顶大红花轿,自己坐后一顶花轿,在欢快的鼓乐声中,新郎新娘双双把家还。较清贫的人家举行婚礼时,也要让新娘坐上花轿,请乐队奏乐,场面和气势虽不及殷实人家,也还算热闹。这一习俗就这样传了下来。如今富裕起来的周口农民,子女结婚坐汽车亦是寻常事。不过,近年来,新娘出嫁坐花轿的习俗又时兴起来了,当地人乐于让新娘坐大红花轿,以增加喜庆气氛。


迎娶新娘的花轿。
姚爱芸摄

迎娶新娘的花轿。 姚爱芸摄

"这辈子头一回上花轿。" 肖玉刚摄

今天,周口地区农民给花轿赋予了新的内容,由过去单纯作为迎娶的交通工具,变为一种艺术表演。一些有花轿表演技艺的艺人,将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引入城市,进行表演。这些花轿表演艺人,在继承传统表演技巧的基础上,又引入了现代迪斯科音乐和杂技动作,并且自编脍炙人口、妙趣横生的轿歌,使游客在观赏花轿表演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欢愉。

1992年年初以来,周口先后有5个花轿表演团100多名民间艺人,带着中原泥土的芳香,来到热闹繁华的北京城。他们在固定场所接待中外游客,使之很快成为北京居民和中外游客的娱乐时尚,热闹喧嚣的北京城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景象。

今年正月初一到初六,北京地坛庙会期间,游客们排队等候坐花轿。性急的游人甚至找到表演团的领队要"开后门",提出不惜高价也要先坐为快!京城一些居民举办结婚庆典,宁请花轿而不坐豪华轿车;有的机关团体组织大型活动时,也乐于请周口的花轿表演团前去助兴。

远道而来的"周口花轿",在皇城根下站稳了脚跟,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了。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