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Image
English
中文
|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Directory Of Year 1980, Issue 1
The current issue
Current Location:中文 » 19801 » 文坛四老谈中国文艺的新开端
Bookmark and ShareCopy Reference Bookmark and Share Add To Favorite

文坛四老谈中国文艺的新开端

Year:1980 Issue:1

Column: 本刊专访

Author:

Release Date:1980-03-01

Page: 3-6

Full Text:  

中国著名的老作家茅盾,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他的创作涉及文学的各个方面:长短篇小说、散文、评论、翻译等等。作为代表作的《子夜》初版于一九三三年初,这部描写旧中国上海都市社会的作品,是作者继《蚀》三部曲、《虹》、《三人行》和《路》之后,在作家创作发展道路上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因而曾在国内外产生过广泛的、深刻的影响。

他很忙,很少会客,甚至连星期天也很少休息。最近,他正集中精力撰写回忆录,陆续发表在《新文学史料》季刊上。但是,当我们同他联系,说明想去访问他时,他欣然地同意了,并答应当天下午就会见我们。

按约定的时间,我们来到北京东城的一座幽静的四合院。茅盾早在一间陈设朴素大方的小客厅里等着我们。他个子不高,拄着拐杖,身穿黑色中式服装。虽然他的左眼已经失明,右眼视力仅有零点三,但目光仍然显得炯炯有神。他的富有吸引力的表情和那透着热情的微笑,使他高年的印迹一扫而光。

文艺「应该如实地反映现实」

「当前,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不少新作品,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能谈谈您的看法吗?」由于主人的时间宝贵,就座以后,我们便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茅盾微笑了一下,带着很重的浙江家乡口音说:「近来,有人提出『歌德与缺德』的问题,即主张文艺只应当歌颂,不应揭露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否则便是『缺德』。但是另外也有人表示不赞同,他们主张发扬文艺民主,既要歌颂光明,也要暴露阴暗面,真正作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茅盾的话题一开始就进入当前中国文艺界正在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


中国文联名誉主席茅盾(左)和著名散文作家林淡秋在一九七九年冬举行的第四届文代会上。
张桂玉摄

中国文联名誉主席茅盾(左)和著名散文作家林淡秋在一九七九年冬举行的第四届文代会上。 张桂玉摄

「现在某些领导认为『艺术民主』太多了,怕将来出『坏』东西,而大多数作家却不是这么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作品是好是坏,到群众中去考验嘛!读者大众是很有眼光的。比如打倒『四人帮』之后出现的一些作品,人们称它是『伤痕文学』,也称它『暴露文学』,这些都是描写『四人帮』时期的法西斯暴行的。由于题材的关系,这些作品不可避免地有低沉的音调和阴暗的色彩,然而它们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我觉得应该写,写这些东西不单纯是暴露,是为了记住这个教训,从而保证将来不再发生那样的事情。社会主义是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间总有进步与落后的区别,有光明面也还有阴暗面,如果只准歌颂,不准暴露,岂不就是粉饰太平么?它会使人麻痹!一切都好,那就不想改变了,所以应该如实地反映现实,既写光明面又写阴暗面,引起人们警惕!」

「把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给合起来」

当前文学创作虽然呈现了活跃的局面,但好作品还不多,我们请他谈谈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这个问题很难说了!」茅盾略加思索后说:「若干写现代生活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高,看过一遍不想再看,而不久就忘记了。这个原因恐怕和作者的素养不够、生活范围窄有关系。」他重申自己的一贯主张,即必须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必须重视科学知识及古今中外历史、文学的学习。中国有句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否则,「即使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也难以保证一定能在纷纭复杂的现象中真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他说:「现实生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现实斗争中不断出现新的情况,涌现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使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他还分析了现实生活的两个方面即深度和广度问题,认为「作家一方面应当深入研究所要表现的具体事物(即生活的一角),另一方面又要站得高,鸟瞰全局。」他说:「很难想象一个埋头在一角(例如工厂的一个车间或农村的一个生产队),而对一角以外的生活全然不知的人,怎样进行写作。……青年作者在创作时遇到挫折,经常归因于没有熟练的写作技巧,而不知根本原因是他们还没有把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结合起来,还不了解这两者的辩证关系。」

解放后的最优秀作品

「您认为解放以后比较好的文学作品是哪些?」我们凝望这位文坛的老将。茅盾思索着。

「一时也说不完全。长篇小说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柳青的《创业史》(未完稿),赵树理的《三里湾》,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风格。还有王汶石、王愿坚、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从延安时期到『四人帮』霸占文坛之前,所有的好作品都是万人传诵,将记载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保持其生命力的。」

「拿历史题材的作品来说,不能不说起姚雪垠的《李自成》了。」谈到这部描写十七世纪中国农民起义英雄的长篇巨著,茅盾显得兴奋起来。「姚的确看了很多书,明史及其他明末清初人写的野史、逸史,还有许多地方志和明末清初一些诗人的著作,例如吴梅村的诗集,他都看了。吴梅村的诗反映了明朝末年的许多宫廷生活和民间苦难的真实情况,可以称为诗史。吴梅村还写了一本《绥寇纪略》,是写李自成的起义及其后果的。书中姚移用了许多古代皇帝逸事。」茅盾在这里讲了一则唐明皇的逸事:「杂说上曾说唐明皇与某人下围棋,杨贵妃抱一只猫在旁观看,见唐明皇棋局败象已呈,就把猫放到棋盘上,把棋子搅乱。姚雪垠移用了这个故事,但又不是完全照搬。所以,写作一方面要靠有经验,有丰富知识,一方面要靠有才华。」老作家深有感触地说:「所以应该学点历史!」

中国文学事业的前景

「您认为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中国文学事业的前景如何?」我们继续提问。

「我想现在是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方面都动了起来,形势很好。当然,已开的花朵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还难预言。三十年代,也出现过许多作品,但留下来的却不多。新中国一定会有比过去还好的作品,不过要有个过程,不可能在几年之内解决。如果道路是正确的,方针是正确的,这一天总是会来到的。这次文代会以后,有些作家如果要写出反映四个现代化的好作品,恐怕还要『补课』。有些作家,大学生也罢、高中学生也罢,都是在『四人帮』时代长大的,知识很缺乏。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大学英语系毕业生,他作口头翻译时,听到『莎士比亚』,竟不晓得是人名还是地名。我始终认为,一个作家,不能不对外国文学有普通的知识,读一些欧洲自希腊、罗马时代直至现代的外国文学名著;不能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相当的知识,这是一个借鉴和继承的问题。鲁迅比我大多啦,郭沫若比我大五岁,其它的同我差不多。象夏衍等这一代作家,当然知识范围比现在二三十岁的人多一些。」他又笑着追加一句:「所以我说在这方面他们要补课!」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作者、六十九岁的老作家姚雪垠。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作者、六十九岁的老作家姚雪垠。


最近出版的小说《第二次握手》作者、青年作家张扬正为青少年读者签名留念。
顾德华摄

最近出版的小说《第二次握手》作者、青年作家张扬正为青少年读者签名留念。 顾德华摄

谈到第四次文代会,他说:「文代会已经好多年没开了,这次会上老中青都有。现在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他们是将来文艺繁荣的主要角色,他们能够把过去十年来所损失的时间夺回来。我相信,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他们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青年作家有几千啰!恐怕不止,甚至还多,这中间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可以写出要比我们过去那个时代还要好的作品。相信他们中间一定会出现鲁迅、郭沫若式的文学家。」

GO TO TOP
5 chegongzhuang Xilu, P.O.Box 399-T, Beijing, China, 100048
Tel: +86 10 68413030
Fax: +86 10 68412023
Email: cmjservice@mail.cibtc.com.cn
0.022